南方观察|端州+高要,缘何“1+1>2”?

Connor 币安交易平台 2025-07-04 1 0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肇庆又出招。

日前,肇庆市端州区与高要区签约共建产业协作区,通过延伸开发双龙省级经济开发区(下称“双龙经开区”)周边隶属高要区的土地,做大做强双龙经开区,助力端州、高要实现产业提质升级。

南方观察|端州+高要,缘何“1+1>2”?

肇庆市端州区与高要区签约共建产业协作区。端州融媒供图

这是两区在产业协作上的“牵手”,也是破解发展难题的重要一招——当前,端州面临土地资源稀缺、发展空间受限的问题,高要面临西江两岸镇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

端州、高要两区通过共建产业协作区,探索打破行政壁垒、优化产业布局、平衡区域差距、提升治理效能的“先行先试”模式,进一步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走深走实,为肇庆“一江两岸”区域协调发展和东部城区一体化融合发展提供新实践,有望成为全市区域均衡发展的范本。

南方观察|端州+高要,缘何“1+1>2”?

产业延伸:双区协作,“双龙”腾飞

车行至端州西陲,一片蓬勃的热土豁然展开——一辆辆工程车穿梭于宽阔的柏油路面,一幢幢办公大楼在路网间拔地而起,一段段机械轰鸣发出激昂的协奏曲,双龙经济开发区正以钢筋铁骨的姿态,在岭南山水间强势崛起。

展开全文

2021年10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复,肇庆端州双龙经开区成立。园区总面积18平方公里,由双龙片区(4.23平方公里)和三榕片区(13.77平方公里)组成。园区聚焦“3+2”产业体系,已成为端州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和创新驱动主阵地。

作为主城区最后一块可供连片开发的土地,双龙片区被寄予厚望。目前,双龙经开区已进驻产业项目172个,其中超亿元项目89个,超10亿元项目7个,已投产108个;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2家、专精特新企业12家。园区已落实建设用地指标4750亩,完成供地3810亩(含产业用地1366亩),剩余可开发产业用地1098亩。

面对土地即将饱和的现状,而边界线以外拥有大量开发空间,端州开始思考拓展产业边界,释放发展动能。“邻居”高要区小湘镇成为最好的选择。共建产业协作区,是两区破解行政壁垒、优化要素配置的积极探索。

端州·高要产业协作区选址高要区小湘镇范围内,总面积9500亩,按先导区和主导区分阶段实施建设。其中先导区紧邻双龙省级经开区,总用地面积约1500亩,2025年启动;主导区总面积8000亩,2028年启动。

端州双龙经开区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彭志洪表示,近年来,端州区集中精力高标准推动园区建设,包括提升园区综合承载力,强化园区土地供应保障,持续推动园区产业集聚发展。双龙经开区管委会将牢牢把握此次机遇,通过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实现双方优势互补,推动两地产业协同发展。

南方观察|端州+高要,缘何“1+1>2”?

端州双龙经开区边线拥有大量待开发地块。邓文聪 摄

南方观察|端州+高要,缘何“1+1>2”?

优势互补:双区协同,解决困境

悠悠西江水,两岸共潮生。从汉唐时期开始多次的行政规划变迁,到今天同为广州都市圈、肇庆东部城区一体化的核心成员,端州与高要一直是肇庆中心城区,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重要力量。

2024年,肇庆市地区生产总值接近3000亿元,端州和高要共同贡献超1/3。端州的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等产业,与高要的五金等产业形成上下游对接关系,组成完整产业链。随着阅江大桥横架南北,端州与高要连成15分钟生活圈。端州的人才在高要大展身手,高要的土地为梦想提供承载空间。

到了新发展阶段,两地亟需破题一招。近年来,不少总部位于端州的企业,因发展空间受限,选择搬迁至临近的高要,导致主城区难以释放发展动能。高要东南片区发展强劲,但西北片区部分镇域产业能级较低,导致南北两岸发展不平衡。这意味着,双区只有协同发展,才能更好书写崭新未来。

破解土地之困,端州早早开始尝试。面对新增建设用地不足,存量建设用地开发不充分、土地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端州区在全国率先提出村集体自(留)用地过渡性开发理念——将基础设施完备、开发进度较慢、价值较高的政府储备用地或村集体自(留)用地,通过租赁按一定时期(一般不超过20年)进行过渡性开发利用,待片区预热、地价提升、开发条件成熟后,按约定收回土地,并实施远景规划。

浩邦新型材料生产基地是全市首例农村集体自(留)用地以过渡性开发方式引入的项目。该项目位于双龙片区,租赁大龙社区征地返还的集体商住用地,2023年6月供地,2025年12月竣工投产,预计达产后年产值10亿元,除为端州年创税收入5000万元外,还为村集体每年增加创收350多万元。

南方观察|端州+高要,缘何“1+1>2”?

浩邦新型材料生产基地建成效果图。端州发布供图

高要小湘作为端州双龙的“近水楼台”,除了优先承载端州产业外溢,还能提升低效用地的利用价值。

高要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双方将通过构建新型产业协同机制,重点招引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总部经济等与双龙经开区产业链延链补链的项目,共享双龙经开区的人才公寓、孵化中心、教育等配套资源,推动双区协同发展。

南方观察|端州+高要,缘何“1+1>2”?

成果共享:一江两岸,互促双赢

此次合作,绝非简单的空间拓展,而是肇庆“一江两岸”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探索,将产生“1+1>2”的效果。

沿着西江而生,肇庆成就“山水之城”的美名。溯源而上,西江北岸的元魁塔高高矗立,白沙龙母庙青烟袅袅,龟顶山河长制公园郁郁葱葱。远眺南岸,上清湾粉色教堂的倒影在江心微颤,片片浪花扑向高要海·金沙滩,江口渔村的疍家船队缓缓启航。

南方观察|端州+高要,缘何“1+1>2”?

端州高要“一江两岸”景色美不胜收。吴勇强 摄

端州与高要,犹如西江之畔交相辉映的双子明珠,以“一江两岸”的恢宏格局构筑起城市发展的黄金轴线。作为肇庆的重要引擎,两区以中心城区之姿擎起发展龙头,不仅通过产业协同的深度耦合,还有文旅资源的有机融合、要素配置的高效联动,在西江两岸勾勒出产城融合的绚丽图景。

“端州和高要承载着超百万人口大城市的厚望,在‘一江两岸’发展新格局中生根开花,在东部城区一体化融合发展中厚植发展潜力。”端州相关负责人表示,端州与高要的“强强联合”,将极大提升东部城区的发展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助力肇庆加快建设珠三角核心区西部增长极和粤港澳大湾区现代新都市。

潮涌西江,两岸同辉。这片滨江城市带,将如浩瀚江水一样,推动肇庆稳步向前,共同创造区域协同发展的无限可能。

撰文:卢舒曼

【作者】 卢舒曼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评论